今天是
新闻动态
代表工作

关于我县产业扶贫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

作者: 发布日期:2019-01-16 来源:  阅读次数:

吉水人常字〔2019〕1号

 

关于我县产业扶贫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

 

县人民政府:

2018年12月21日,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了第十七次会议,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扶贫和移民办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《关于吉水县产业扶贫工作情况的报告》。

会议认为,近年来,县人民政府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来抓,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,创新产业扶贫模式,大力推行产业扶贫“六个一”新机制,充分发挥了产业扶贫在扶贫脱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,有力地带动了贫困人口增收脱贫。

会议指出,虽然目前我县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,但仍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:一是贫困户自身发展潜力不足。现有的贫困人口中老年人和重病户比较多,因年龄大、身体状况差等原因无法发展产业,另外,部分贫困户思想观念陈旧,创业意识不强,生产经营能力较低,接受新知识、新技术的能力较差;二是产业扶贫项目质量不高。少数乡镇扶贫产业前期调研工作不充分,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,选择的多数是“短、平、快”项目,缺少龙头企业、品牌引领,形不成规模,打不开市场,尤其是在项目选择上盲目跟风,没有做好风险评判和预测,加上缺乏技术和有效管理,产业效益难以体现,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低;三是非贫困村“六个一”机制推进缓慢。全县41个贫困村基本落实了产业扶贫“六个一”机制,但非贫困村仅有一个村推行,非贫困村产业发展仍有待加强。

为进一步加强我县产业扶贫工作,会议要求:

一、加大宣传引导,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。加大对贫困群众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,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,增强他们的致富能力。扶贫干部要针对贫困家庭的不同情况,经常走村入户,帮助分析贫困的原因,探求脱贫的方法。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,进一步推动贫困户思想意识蜕变,破除“等靠要”和“以贫为荣”等落后思想观念,帮助贫困人口树立脱贫的信心,形成“思谋脱贫、主动创收、勤劳致富”的社会正能量,引领带动他们通过发展产业、持续增收致富。

二、推进精准规划,着力提升扶贫产业发展质量。县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产业扶贫规划的统筹,指导镇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,让产业更特色化、优质化、精细化。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,选择最适宜在当地发展的产业,保障产业符合本地资源禀赋、市场需求,能可持续发展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引领带动作用,积极推动集中连片的农业产业集约化、规模化发展。推进品牌建设,创新营销模式,加强品牌质量管理和宣传推介,提升市场竞争力。鼓励盘活农村耕地、林木等集体经济资源资产,推动资源资产化、股份化、产业化,培育壮大集体经济。要把产业扶贫与休闲农业、乡村旅游相结合,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。

三、完善机制举措,强化产业扶贫资金监督管理。要建立与扶贫产业建设相适应的地方财政保障机制,统筹整合涉农资金,最大限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。要管好用好产业扶贫资金,强化跟踪督查,定期深入项目现场督查推进情况,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和困难,确保项目按期投产生效,提高资金使用效益。健全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,明晰责权利关系,保障贫困户权益,对扶贫项目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加强指导,实现产业壮大、企业发展、贫困户稳定增收。

四、健全服务体系,加强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指导。要出台优惠政策,加强科研院所、高等学校与扶贫产业的科技合作和资金引进。加大干部培训力度,提高干部整体素质,加快建立县、镇、村懂“三农”、会技术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,在产业发展规划、品种选择、日常管理、产品销售等环节实施精准服务,提高技术服务实效。采取市场化运作、购买服务等形式,利用合作社、产业基地等平台,培养懂技术、懂市场、善管理、善经营的本土人才,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库,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五、加强统筹兼顾,同步推进非贫困村产业发展。加大非贫困村政策和资金倾斜、扶持力度,进一步完善扶贫产业发展体系,缩小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的政策差距,提高非贫困村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,补齐配强工作力量,强化工作举措,在非贫困村探索实施贫困村现有优惠政策,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项目。加快推进产业扶贫“六个一”机制向非贫困村延伸覆盖,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分享增值收益,切实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,防止非贫困村“边缘化”“一边倒”。

以上审议意见,希望县人民政府及县扶贫和移民办等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,认真研究,精心安排,抓好落实,并在2019年2月底前以书面形式报告县人大常委会,县人大常委会将对整改落实工作进行跟踪监督。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吉水县人大常委会

              2019年1月1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