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
新闻动态
代表工作

关于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审议意见

作者: 发布日期:2019-05-20 来源:  阅读次数:

吉水人常字〔2019〕16号

 

关于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

审 议 意 见

 

县人民政府:

2019年4月26日,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了第二十次会议,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教体局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《关于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报告》。

会议认为,近年来,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“科教兴县、人才强县”战略,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,大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,持续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,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养不断提升,推动了全县基础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内涵发展,提升了全县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
会议指出,虽然目前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,但仍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:一是教师总体数量不足,教师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。一方面,我县教师编制仍然执行2008年编制标准,导致缺编问题较严重,大量代课老师存在。按照现行城乡教师统一编制标准,初中师生比1:13.5,小学师生比1:19,每个教学点至少1.5名教师编制测算,全县中小学需配备教师编制4746名。但是我县教师编制仍然执行2008年编制标准,全县中小学仅有教职工编制3854名,比新标准缺编892名。教师缺编最多的县城中小学有:吉水三中缺编170名、思源学校缺编213名;农村中小学有:金滩学校(小学部)缺编72名、八都小学缺编61名。很多学校为了解决繁重的教学任务与紧缺教师之间的突出矛盾,纷纷自主招聘代课老师,尤其是思源学校、城南小学、八都小学、乌江小学等聘请的教师数都在50名以上。另一方面,教师队伍性别、年龄、学科等结构性矛盾突出,制约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。全县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师男女比例失衡问题,农村小学尤为严重,如盘谷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为33.3:66.7。教师年龄结构比例失衡,大部分农村中学近十年没有招录教师,中学教师老龄化尤为严重。如白水中学、水南中学60后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%,醪桥中学、枫江中学教师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。农村学校普遍缺英、音、体、美等学科教师,皆存在非专业教师兼课代教情况。二是教师体制机制不活,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。一方面,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不仅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,还不利于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。中小学职称实行岗位比例限制,每个学校的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都是有数额限制的,造成许多优秀中青年教师由于没有指标,再优秀也无法参评,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。而一些职称评审过关的一线老师对上课的积极性不足,存在“评过就歇”现象。另外,由于职称不能“随人走”,教师不便正常交流调动,全县大部分中小学教师队伍缺乏生机和活力。另一方面,现行的用人和考核管理机制不够科学,学校缺乏用人自主权,绩效工资考核未发挥真正效用。学校在教师评优评先以及调配等方面缺乏足够的话语权,在对本校教师管理方面约束力不够强。此外,每月扣除教师300工资作为绩效考核资金的方式不仅对教师激励作用不大,而且许多教师对此并不认可。三是政府财力投入不够,教师福利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。一方面,教师的福利待遇及经费得不到有力保障。全县中小学普遍存在生均公用经费支出不规范现象,大部分学校聘请代课老师费用、教师工会福利等均从学校生均经费支出,全县2018年代课老师费用支出767.82万元,给学校带来较重的经济压力及隐患。另一方面,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简陋。部分学校没有教职工宿舍,而一些偏远学校即便有教师宿舍,也往往年久失修,设施不齐全,导致教师长年累月地在艰苦条件下承受较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,身心俱疲。四是教育部门统筹乏力,各类进校活动有待进一步规范。由于有些部门单位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不足,而教育部门又难以自主统筹,导致出现了专题活动进校园频度高、名目多、过程繁等现象,使得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受到干扰。非教学任务挤占了教师大量的时间,教师负担加重,难以集中精力研究教学。如“消费维权进校园”、“知识产权进校园”等一些专业性极强的活动,与小学生的年龄阶段、知识层次、接受能力差距较大,活动成效甚微。

为进一步加强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,提高全县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水平,会议要求:

一、加强教师编制管理,着力推进教师队伍结构优化。一是适当增加编制。县政府要对全县中小学教师编制进行重新核定,编制部门应充分考虑我县农村学校实际,科学、合理地核定教师编制,统筹使用县域内事业编制;二是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制度。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余缺互补、动态管理,充分考虑性别、年龄、学科等因素,逐步实现按需分配教师;三是借鉴本市外县经验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县财政按照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拨付代课教师经费给学校等方式,着力缓解编制紧缺矛盾,切实保障代课教师经费,不断提高代课教师待遇。

二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,切实增强教师队伍素质活力。一是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。职称评定向农村和一线倾斜,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、高级教师岗位比例,进一步细化考核评价标准要求,规范考核方法步骤,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。同时,加强对教师履职情况的考核,打破职称终身制,形成“能者上,惰者退”的良性竞争机制。统筹职称管理,教师调动时保留职称,推行教师“县管校聘”,确保交流轮岗工作规范有效运行,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,优化县域内教师资源配置;二是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。拓宽教师补充渠道,加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选人用人权。严格选拔人才,重视道德、专业及综合能力的考评,使热爱教育事业、真正适合当教师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;三是规范教师培训,建立师德教育长效机制。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,通过创新培训模式、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、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引领作用,提高在职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学水平;四是健全学校教师管理制度。推行校长负责制,给予学校应有的自我管理权限,形成职位能上能下、人员能进能出的约束机制,有效地管理学校事务。

三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,充分保障教师福利待遇提高。一是全面落实各项待遇。进一步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,建立完善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动态调整机制,确保教师平均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收入,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;二是大力表彰先进。政府要出台奖励政策和激励机制,创新评优办法,进一步扩大学校在教师评优评先中的话语权。公正、公平、公开评选表彰长期扎根基层一线或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,增强教师的责任感、荣誉感,调动教师积极性;三是积极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。政府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,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,推进农村教师宿舍建设,切实为教师工作、生活提供便利。

四、有效维护教学秩序,全面促进教师教学环境提升。一是进一步规范各类检查、考核、评比、填表及各类社会性事务,清理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无关活动,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,创设清静的教书育人环境。二是教育部门要对各类专题教育活动进行统筹,并建立动态的活动进校园准入机制。赋予学校一定权力,建立学校内部对活动的审核准入机制,进行活动总量控制。三是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对标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需要,创新进校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,提高活动的质量。选择一些真正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、有利于立德树人的活动,使学生真正从活动中受益。

以上审议意见,希望县人民政府及县教体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,认真研究,精心安排,抓好落实,并在2019年11月底前以书面形式报告县人大常委会,县人大常委会将对整改落实工作进行跟踪监督和满意度测评。

 

 

吉水县人大常委会

2019年5月18日